辽宁第一师范学院(1965—1978)是现沈阳师范大学的历史名称之一。1965年3月17日根据当时的国家政策需要,辽宁省委要求沈阳师范学院到朝阳山区办校,10月19日沈阳师范学院更名为辽宁第一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由邢宪章担任,院长继续由原沈阳师范学院院长白潞担任。 学校历史
1965年3月17日,国务院批转《高教部关于试办工农半读高等学校审批问题的请示》,全国各地掀起了半工(农)半读运动。出于疏散城市人口的战略考虑,辽宁省委要求沈阳师范学院到朝阳山区办学,沈阳师范学院只好别离故园,搬迁到朝阳边杖子公社姑营子大队办学。9月13日起,分两批迁往朝阳。10月19日,学院举行了迁校更名大会,学院正式更名为辽宁第一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由邢宪章担任,院长继续由白潞担任。学院进入了艰苦创业和艰难的建设时期。学院在迁校过程中,学校师生士气高昂,贯彻长期备战,扎根山区的方针,逐渐在在1600多亩的6个山头、1面坡、6条大沟中建设了4万多平米的建筑,并开展绿化荒山工作,建设梯田50亩,植树造林285亩,栽培数目215900株;建设了附属幼儿园、附属学校、附属医院等单位。 学院确定了多种学制、多种形式的主要为半农半读中学培养师资的高等师范院校办学目标。扩大劳动教学,及两年时间学习,两年时间劳动,在教学方面采取“砍、删、添”方式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逐步进行了改革,并积极开始办了专修班、短训班和函授教育,并当年实现了数学、中文教育两个专业招生250人。但好景不长,仅仅时隔一年,正当各项工作刚刚重新步入正轨时,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已经处于非常状态的辽宁第一师范学院独处在山区艰苦办学。7月30日,革命委员会成立,全面掌控了学院的党政财大权。刘殿起任主任,邢宪章、郝向东任副主任。学院先后有几十名领导干部、上百名教师被“专政”,加以各种莫须有的罪名,受到折磨,造成了大量的冤假错案,有的教师被迫害致死。学院教学受到了最严重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