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胡-抖音百科
四胡,拉弦乐器,又名四股子、四弦或提琴。蒙古族称之为呼兀尔,源于古代奚琴。宋代陈旸《乐书》:“奚琴四胡本胡乐也。”清代用于宫廷乐队,称提琴。清代《律吕正义后编》:“提琴,四弦,与阮咸相似,其实亦奚琴之类也。”是北方民族共同使用的一种古老的弓弦乐器。主要流行于内蒙古地区,其它如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及四川等地也见流行。 简介
四胡,又称四弦、二夹弦。源于古代奚琴。宋代陈旸《乐书》:“奚琴本胡乐也。”清代用于宫廷乐队,称提琴。清代《律吕正义后编》:“提琴,四弦,与阮咸相似,其实亦奚琴之类也。”是京韵大鼓、西河大鼓、东北大鼓、天津时调、湖北小曲、绍兴莲花落等说唱和二人台、曲剧、皮影等戏曲的伴奏乐器。流行于内蒙古、东北和华北各省、区。 乐器起源
胡兀尔由二弦变为四弦的"侯勒禾胡兀尔",大约最迟发生于明末或更早一些时候,清《律吕正义后编》称为"提琴"。《清会典》记载:1632年(天聪六年)5月"太宗文皇帝平定察哈尔,获其乐,列为燕乐,是曰《蒙古乐曲》。其中《番部合奏》所用15件乐器中,就有提琴(四胡)清《皇朝礼乐图式》所绘龙首提琴与现代四胡基本相似。而在《清朝文献通考》、《西域图志》中,则称四胡为"披帕·胡几尔",夹四弦间而轧之",亦与现代四胡相差无几。胡兀尔由二弦变为四弦的“侯勒禾胡兀尔”,发生于明末或更早一些时候,清《律吕正义后编》称为“提琴”。《清会典》记载:1632年(天聪六年)5月"太宗文皇帝平定察哈尔,获 其乐,则称四胡为“披帕·胡几尔”,并详细记载了卫拉特蒙古部宫廷音乐中的四胡及其形制:“披帕·胡兀尔,即提琴(四胡)也。圆木为槽,冒以蟒皮,柄上穿四直孔以设弦轴,四弦共贯以小环(即千斤),束之于柄。竹片为弓,马尾双弦,夹四弦间而轧之”,亦与现代四胡相差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