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寿桃

蔷薇科桃属植物、中国特有晚熟桃品种
中华寿桃是从农家零星栽植的桃树中选育出来的优良特晚熟品种,属自然杂交后代,亲本不详。其别名有“福寿桃”“红雪桃”“南墅冬桃”“大圣桃”等,[4][2]归属于蔷薇科桃属,为圆桃(普通桃)类型里果实呈尖圆形(果顶带尖)的品种,属于中国北方桃品种群。[6][7]中华寿桃集中分布于中国山东、北京、河北天津等地,适栽范围较广,也可在中国低纬度地区均可栽植。[4][5]
中华寿桃于1960年代初被发现,因缺陷未被推广。[8]1979年,中华寿桃在山东栖霞发现其极晚熟单株;1990年高接后扩大繁殖,历经试验、示范推广,1996年获青岛科委立项;1998年4月,经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正式定名为“中华寿桃”。1999年,在第四届全国农业博览会上,其被认定为名牌产品。[2][4]
中华寿桃以果实硕大(平均单果重350克,最大的能达到上千克),外观艳丽,品质极优,适应性强,丰产性好,耐贮藏运输和经济价值高等突出特点,被誉为“桃中之王”。[4]其果色鲜红,表面光洁,茸毛少;果肉黄白色,桃核边果肉呈红色,质地脆,风味甜香浓郁,从果色果形到口感风味均具吸引力,属于晚熟品种中的佳品。[a][9]适宜土层深厚的山丘地形,平原、滩地也能栽培,但土壤黏重、地下水位高的涝洼地、盐碱地及山丘风口处不适宜。其苗木繁育主要采用嫁接育苗方法。中华寿桃喜光、耐旱、根系需氧量大,适宜冷凉气候。[4][5]
中华寿桃可满足市场需求、增加经济效益,其日光温室盆栽可作为观赏果树,为淡季果品市场提供鲜果的同时兼具观赏价值。[4]同时,作为中国特有品种,中华寿桃在发展我国特色优质水果,开拓国内外果品市场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发展绿色食品、助力出口创汇的优良选择。[10]

栽培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