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钦桑波

仁钦桑波
仁钦桑波,男,958年生,是西藏佛教后弘期的著名译师。亦译林亲桑坡、仁钦桑波、仁钦藏卜,或称‘宝贤译师’。生于阿里古格的恰汪热那(gu-ge'i-sa'i-char snyung-vam-ratna)。十三岁时依智贤出家,曾被也协沃选派至迦湿弥罗(今克什米尔)留学七年,学习一切显密教义。其后又连续出国,亲近拏热巴等七十五位大论师。回国后,人们称其为‘洛钦’(Lo-chen,即大译师)。

历史评价

氏曾迎请许多印度、迦湿弥罗的佛教大师到西藏,翻译显密经论,尤其着力于翻译瑜伽部和集密续,并广事弘扬。后来又迎请法护、慧护两位论师弘传戒法。据统计,仁钦桑布一生共翻译了十七种经,三十三种论,一0八种[]特罗(tantra密续),另外还有医药、文法、工艺等方面的一些书。此外,他还对赤松德赞时期一些旧的佛经译本进行修订。并到处建寺修塔,以至现今的阿里人,几乎把所有重要的寺庙都说成是仁钦桑布所建。
仁钦桑布译经的特点,第一是数量多,第二是以密宗为主。西藏佛教史上,把他和他以后所翻译的密宗经典,称为新译密典,而将在他之前所译出的,称为旧译密典。有人认为后弘期密法之盛,和仁钦桑布翻译大量密宗经典有直接的关系。(西藏僧人一般把朗达玛灭佛以前的佛教,称为前弘期;把公巴饶赛和仁钦桑布以后的佛教,称为后弘期。)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西藏国王拉德为了表示对仁钦桑布的尊敬,特别将普兰协尔地区赐给他,这不仅是藏族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溪卡’(即庄园)的名词,也是政府封赠土地给僧人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