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科

脊椎动物门哺乳纲袋鼠目(双门齿目)下的一科
袋鼠科(Macropididae),[1]脊椎动物门、哺乳纲、袋鼠目(双门齿目)下的一科,[2][3]统称为袋鼠。[1]根据全球物种名录(COL)统计,截至2024年3月26日,袋鼠科下共有11个属65个物种,[4]物种有小袋鼠、树袋鼠、沙袋鼠短尾矮袋鼠等。[1]
袋鼠科体形大小变化较大,头体长23.5~160厘米,大多数具有强壮修长的后肢、肌肉发达被毛的尾,前肢具正常的五趾,后肢第一趾常缺失,第二、三趾小且由皮层连接在一起形成并指,主要起梳理毛发的作用,第四趾最为发达,第五趾次之。[1]雌兽腹部有一育儿袋。[5]
袋鼠科原产于澳大利亚大陆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部分地区,为食草动物,吃多种植物,有的还吃真菌类。它们大多在夜间活动,但也有些在清晨或傍晚活动。不同种类的袋鼠在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袋鼠科以群居为主,有时可多达上百只。它们不会行走,只会跳跃,最高可跳到4米,最远可跳至13米。[3]
袋鼠科每年生殖一至二次,小袋鼠在受精30~40天出生,非常微小,无视力,少毛,生下后立即存放在袋鼠妈妈的保育袋内,直到6~7个月才开始短时间地离开保育学习生活,一年后才能正式断奶,离开保育袋,但仍活动在妈妈袋鼠附近,随时获取帮助和保护。[3]

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