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班制

2014年教育部发布的制度
走班制是指学科教室和教师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兴趣愿望选择自身发展的层次班级上课,不同层次的班级,其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不同,作业和考试的难度也不同的教学方法。[3]
2014年9月中国政府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对考试招生制度出台了一系列举措,提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模式。同年12月16日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两份文件,指出自2017年起全国将开展高考改革,并明确提出全科覆盖、分类考察、不分文理、两次机会、严格公示等措施。[1]截至2019年,班级授课制已是学校教育形式的常态,现阶段,走班制是在高中开始推行的新型教课模式,与大学类似。从中国大连市的高中实行的走班制以来,由于教师无法满足,有的学校教室不足,效果没有达到预期。[3]
走班制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科目,甚至选择授课教师,使学生从目前固定班级的教学中的被动接受角色转变为主动选择的角色,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2]

定义

走班制是指学科教室和教师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兴趣愿望选择自身发展的层次班级上课,不同层次的班级,其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不同,作业和考试的难度也不同的教学方法。相比与传统的固定班级教学模式,走班制不会把学生固定在一个教室,学生在不同的教室中流动上课,把学生的兴趣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科目,甚至选择授课教师,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