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孔照

明末清初右佥都御史
孔照,字潜夫,号仁植,桐城人。万历丙辰进士。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
杨嗣昌劾罢逮治,[zhé]戍,久之释归。崇祯末起故官,屯田山东河北,兼理军务。事迹附见《明史·郑崇俭传》。是书即其罢官后所著。凡《图象几表》八卷、《上、下经》、《系辞》、《说卦》、《序卦》、《杂卦》十五卷。其立说以时为主,故名《时论》。盖孔照初[shì]仕,即[yīng]珰祸。及[yīng]封疆之任,值时事孔棘,又遭齮[]。有所忧患而发於言,类多证据史事,感慨激烈。其讲象数,穷极幽渺,与当时黄道周董说诸家相近。孔照自著《凡例》,称少侍先廷尉,教以三陈九卦。案孔照父大镇,字君静,万历己丑进士,官大理寺少卿,著有《易意》四卷,载朱彝尊经义考》。则《易》固其家学也。是编刊於顺治庚子,前有李世洽《序》。《经义考》作十五卷,或朱彝尊所见之本无《图象几表》。

人物生平

方孔照(1590--1655),字潜夫,号仁植。今桐城市区凤仪里人。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授嘉定州知州。调任福宁知州、兵部主事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孔照由员外郎提升职方司郎中。但不久,太监魏忠贤等当政,原来反对他的官员先后被罢免;同时,东北边境,战事频繁,武将竞把边防看作畏途,凡选任边帅的,大都贿赂魏忠贤求取免役,孔照对此进行了揭发检举。另外,魏忠贤准备进封侄儿良卿为伯爵,孔照坚决反对,忠贤大怒,设法罢免了孔照官职。
崇祯帝即位后,诛魏忠贤,恢复孔照官职,又升任尚宝司卿。崇祯二年(1629年),孔照因父丧回乡。其时,县城内富家贵族鱼肉人民,黄文鼎、汪国华等为首杀富济贫,烧毁富家房屋。孔照认为他们是犯上作乱,设计诱杀了黄、汪等人。服丧期满,孔照到京复职。不久,升任佥都御史巡抚湖广。刚到任,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已率军由郧阳渡河,孔照所部万人,但因多面部署,兵力分散,其中快速部队一骑兵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他激励将士英勇作战,连战连胜。由于张献忠势力强大,总兵熊文灿主张招降,张献忠借机假投降,被封为副将;后诈称受抚的陆续而来。孔照认为张献忠投降不是诚意,力陈招抚策略的错误,8次上书,上司均未采纳。不久,张献忠再度起兵造反,知道孔照有准备,不敢南下,遂引兵西进,孔照在荆门当阳一线阻击,在来家河神通堡打败了张献忠。张献忠退兵屯兴山。时朝廷派杨嗣昌代替熊文灿为总兵,传令楚、川、[yuán]3路会师夹攻张献忠;献忠于夜间拔营逃走。孔照料他"狡诈",下令原地驻防,不可移动;但已有二位将官迫于嗣昌命令,率兵出发,行至香油坪,中计,遭围攻溃败。嗣昌在命令军队进击的同时,令孔照进驻襄阳。襄阳距香油坪800里,当听到军队被围消息,孔照约沅、川两军赴援,两军又被嗣昌调往他处,只得率部1000余人兼程往救,赶至竹山,官军已在6天前溃败。由于孤军深入,被张献忠围攻受创。本来嗣昌与文灿都主抚,只有孔照与其意见分歧,这次孔照战败,实由嗣昌调度失宜所致,但嗣昌反借此劾孔照贻误军机,逮捕下狱。由于孔照长子以智以血书诉冤,才得以从轻处理,遣戍绍兴。过了很久,孔照才因他人荐举复职,命他督理山东军事;没有到职,李自成已攻北京崇祯帝自缢;孔照遂护送老母归隐白鹿山庄(今桐城县杨桥镇)终老。孔照死后,门人私谥贞述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