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庭福裕是元初著名的高僧。雪庭是法号,福裕是法名,法号与法名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二者不可混淆。如日本僧人一休宗纯,一休是法号,宗纯是法名。[1] 人物生平
福裕(1203-1275),字好问,号雪庭,太原府文水县(今山西省文水县)人,俗姓张氏。福裕自幼聪明伶俐,九岁(1211年)入学,一天能识一千个字,乡里称为“圣小儿”。福裕年少双亲去世,伶丁无依。有一次,他在路上碰到一名老衲人,劝他学佛,并且说:“能诵《法华经》就足够了。”他回复说:“佛法只是读《法华经》吗?”老衲人被问住了,感觉气度很大,便领他到了仙岩寺,拜休林老衲人为师,说:“此小儿是个龙象胚珠,可成大器。”这休林老衲人是太原府一带的名僧,也是耶律楚材所崇信的人。耶律楚材在一首给休林白叟的诗中写道:“世界上原无真长短,森林禅客自多疑。此诗寄回并州去,笑倒休林老古锥”。 1223年,二十一岁的福裕削发受 具,成为比丘。他以及双溪广公一路奉养休林白叟七年,学有所成,乃赴燕京,投万松学禅法,计十年之久(1231~1241年)。福裕禅业进步很快,名声也大了。
福裕生人避世,首住奉福寺(该寺在首都西直门外,明宣德十年即1435年改成广恩寺)。乙巳岁(1245年),忽必烈命福裕往少林寺建资戒大会,又命他在故里文水县建报恩寺,并赐以田地及财物。戊申年(1248年),定宗天子又下诏,命福裕住持哈喇以及林的承平兴国禅寺。次年(1249年),福裕受万松白叟之托,住持少林寺,时约六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