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第三战区,是指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为了因应战争形势,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于中国境内军事部署划分,为与日军作战的战区之一。 最初第三战区所辖范围为江苏及浙江,后来视战争实际情况,第三战区分别于1938年、1939年与1944年做过几次相当大规模的调整。[1][2] 初期部署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的侵略威胁,中国国民政府逐步开始准备对日本军队作战。 1935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1934年度国防计划大纲的基础上,制定了防卫计划大纲,将全国划分为三道防卫区域线:第一线有察晋绥、鲁、江浙、闽、粤桂区;第二线有察冀、鲁、豫、皖、赣、湘区;第三线有晋绥、宁、甘、陕、鄂、川、滇区。同年春夏,蒋介石在对川、黔 、陕等省视察后说:“对日应以长江以南与平汉路以西地区为主要阵线,以洛阳、襄阳、荆州、宜昌、常德为最后阵线;而以川、黔、陕三省为核心,甘肃、云南为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