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营

1945年创立的英雄集体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第8师第23团第1营,即“洛阳营”,在洛阳战役中首先突破洛阳城的英雄集体。该营于1945年组建,参加过600余次战斗。在宿北、鲁南、泰安等战役中,都出色地完成了突击任务。[1][2]

基本介绍

曾涌现出“首先突入枣庄的第一连”“团结模范连”“爆破模范排”“陈金合班”等19个英雄集体和张明、陈金合等近百名战斗英雄。1948年3月在洛阳战役中,担负突破洛阳东门的任务。东门是国民党青年军第206师守备的重点之一,工事坚固复杂。在东门外有铁丝网、拒马、外壕等多层障碍和暗堡,城门全被堵塞,城墙上枪眼密布。攻城前,该营详尽侦察城防设施,深入开展军事民主,反复进行爆破、突击演习。战斗开始后,在营长张明指挥下,3个连队紧密配合,冒雨连续突破10多道障碍工事,炸开两道城门,击退国民党军数次反扑,为后续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对保证战役胜利起了重大作用。同年7月7日,中国共产党华东野战军前方委员会授予该营“洛阳营”称号。[2][3]

英雄人物

陈金合:陈金合,山东藤县人,从小失去父母讨过饭,做过长工,1939年入伍,1940年入党。1945年在柏山战役的关键时刻,陈金合抱起仅有的一个快速手雷,一手扶雷,一手拉弦,与敌人同归于尽,赢得了柏山战役的胜利。战后陈毅司令称陈金合为“彻头彻尾的共产主义英雄”,他所在的班被命名为“陈金合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