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翊[yì]武(1884年12月21日—1913年9月9日),原名保襄,亦作保湘,字伯夔[kuí],澧州(今澧县)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活动家,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1][7][6] 1903年,蒋翊武进入澧州高等小学堂(今澧县第一中学)就读,1904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入设在常德的湖南西路师范学堂,并于同年加入华兴会。1909年,蒋翊武投入湖北新军后,发起组建文学社。[3][6]1911年3月,蒋翊武领导的文学社拿出3000元经费,由詹大悲接办《大江白话报》,后停用白话改为文言,更名《大江报》。[8]同年,他被推举为武昌首义总指挥。汉阳失守后,蒋翊武任战时总司令部监军。中华民国成立后,蒋翊武创办《民心报》。1913年,宋教仁遇刺后,蒋翊武奋起抗袁,首倡“二次革命”,出任中华民国鄂豫招抚使,联络东南各省共起讨袁。8月29日被捕,9月9日4时,蒋翊武就义,时年28岁。[3][6] 孙中山评价蒋翊武“辛亥武昌发难,以公功为冠”,并称其为中华民国的“开国元勋”。[9] 人物生平
少年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