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昭公在位期间,晋国逐渐失去霸主地位。为了恢复霸业,晋昭公曾与齐国争夺霸主地位,并在周景王十六年(公元前529年)召开了平丘之会。然而,会中齐、晋二国发生冲突,齐国宰相晏婴提出“盟无常主,惟有德者居焉”的观点,而晋将羊舌肸则回应说“德虽不足,而众可用也”。尽管如此,晋国仍未能成功恢复其霸主地位。晋昭公在位时,韩起担任晋国的正卿,专管国事政务。然而,随着晋国六卿势力的逐渐强大,公室的地位逐渐衰弱,国家大权逐渐旁落到赵、魏、韩、智、范、中行六家手中。姬夷在位六年后去世,其子晋顷公继位。[1] 人物生平
周景王十六年(前529年)昭公为恢复霸业,与齐国争夺霸主,召开平丘之会,会见刘子、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zhū]娄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娄子等十多国代表。会中齐、晋二国有冲突,齐国宰相晏婴提出“盟无常主,惟有德者居焉”。晋将羊舌肸说:“德虽不足,而众可用也。”,后来晋国渐渐失去霸主地位,晋昭公时 ,韩起为正卿,专管国事政务。 据《史记》,昭公死后,晋顷公继位,六卿强而公室弱,国家大权旁落至赵、魏、韩、智、范、中行六家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