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协定

1945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在重庆签订的协议
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国民党政府代表在重庆举行谈判,经过43天的谈判,在10月10日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1]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人民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的新国家。中国共产党从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主张团结国内一切党派、各社会阶层和爱国民主人士等进步力量,努力实现这个光明的前途。但与此相反,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则依靠美国的支持,企图在中国继续维持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国家。[2]蒋介石迫于发动内战困难,且美英苏等国也表示不赞成中国发生内战,其在调兵遣将准备内战的同时,亦发动和平攻势,于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连续三次电邀中共领袖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共商所谓和平大计。[3]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与周恩来、王若飞在美国大使赫尔利陪同下从延安飞至重庆,[4]代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代表王世杰、张治中、邵力子展开和谈。[5]国共双方历经43天谈判,于1945年10月10日签订《双十协定》。[6]
《双十协定》共计12条,[7]内容是关于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政治民主化国民大会、人民自由、党派合法化、特务机关、释放政治犯、地方自治、军队国家化、解放区地方政府、奸伪、受降12个问题。这12个问题中仅少数几条达成协议,在军队国家化、解放区地方政府两个根本问题上没有达成协议。[6]
《双十协定》的发表,表明国民党方面“承认了中共的地位”,“承认了各党派的会议”,同时使中国共产党关于和平建设新中国的政治主张被全国人民所了解,从而推动了全国和平民主运动的发展。[8]毛泽东认为《双十协定》是采取平等的方式,正式签订而成,是历史上未有过的;且有成议的六条内容,都是有益于中国人民的。[9]重庆谈判期间,双方主张停火,但蒋介石借由谈判拖延时间的同时,为迫使中共代表屈服,对解放区进行军事压迫,甚至开火,但这并不妨碍谈判的进行和协定的最终签订。[3][8]《双十协定》签订并公布后,共产党信守协定从指定地区撤退,蒋介石则撕毁协定于1945年10月13日发布内战密令,[10]进攻解放区,但被共产党军队打退,双方因此继续进行谈判。[11]尽管如此,《双十协定》的签订也是有意义的,它教育了广大人民(特别是中间势力),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运动,使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得到了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同情和支持,并让国民党当局陷入被动。[12]其后国共双方虽然先后签订了停战协定并召开了政协会议,但蒋介石集团不断破坏停战协定,并加紧进行发动内战的准备。1946年6月底,第二次国共内战爆发。[13]

签订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