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瘫(paraplegia[1]),是指双下肢瘫痪。广义上包括四肢截瘫,由颈髓横贯性损害所致的四肢瘫,亦可称为截瘫,即高位截瘫。截瘫可分为上运动神经损伤所致的痉挛性截瘫和下运动神经损伤所致的弛缓性截瘫,后者还包括脑和脊髓急性损害所致的休克期过渡性弛缓性瘫痪和肌源性截瘫。[3]
截瘫的病因有外伤、骨结核、肿瘤、转移性肿瘤等[2]。其临床症状有姿势异常、步态异常、腱反射异常、病理反射阳性、各种感觉障碍等[3]。其并发症有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等[4]。检查发现下肢肌肉松软或肌张力增高,肌力减弱,反射亢进、减弱或消失,有尿道球海绵体反射者多属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受损脊柱节段棘突压痛、叩击痛,其两侧筋肉有明显压痛,紧张或变硬[5]。 截瘫的康复治疗技术包括下肢主动助力运动、持续被动运动等[6]。截瘫的预防有远离风寒、适当锻炼、膳食合理、注意休息、预防肺部感染[7]等。 分类
上运动神经元性截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