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关起义

九龙关起义
深圳毗邻香港,人员和货物来往频繁,长期以来,这里都设有海关。各个时期海关的名称和机构时有更动,现深圳海关原名为九龙海关,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时改为现名。九龙海关是1949年10月深圳解放时由原国民党设在香港的九龙关在港起义后迁到深圳成立的。九龙关的起义是九龙关员工在中国共产党港澳工作委员会领导下进行的。起义的成功,不仅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而且对当时国民党驻港其他机构的起义产生了推动作用。同时,九龙关是华南重要海关,起义后保护全部关产,及时迁回深圳,为迅速恢复口岸监管业务,作出了重要贡献。

简介

深圳毗邻香港,人员和货物来往频繁,长期以来,这里都设有海关。由于历史的变迁和形势的变化,各个时期海关的名称和机构时有更动。现时的深圳海关原名为九龙海关,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时改为现名的。而九龙海关则是1949年10月深圳解放时由原国民党设在香港的九龙关在香港宣布起义后迁到深圳更名成立的。九龙关的起义是九龙关员工在中国共产党港澳工作委员会(下简称港澳工委)领导下进行的。它的起义成功,不仅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而且震动了香港社会各界,对当时国民党驻港其他机构的起义产生了推动作用。同时,九龙关是华南重要海关,起义后保护全部关产,及时迁回深圳,为迅速恢复口岸监管业务,保证货运和客流的正常进出,作出了重要贡献。

演变概况

九龙关建立于1887年(清光绪13年)。当时九龙半岛新界尚未被英国侵占,海关仍有权力在九龙新界深水步、汲水门佛头洲等处设立关卡进行监管,九龙关因而得名。九龙关建关时,总关设立在香港维多利亚城,对此,香港政府一直持反对态度,认为有损其自由港的地位,后来通过各方面工作,终于使对方默认下来。1898年中英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英国强租新界,九龙关原设在新界的关卡被迫移至沿深圳河一带,从此,深圳开始建立有海关关卡。此后,在1911年广九铁路全线通车期间,九龙关根据《中英铁路工作协定》在九龙火车站设置了关卡。1948年根据当时总税务司署与香港政府签订的《关务协定》,又分别在香港西环、油麻地设置了关卡。迄至1949年10月深圳解放时止,九龙关设在香港地区的机构有总关和下属关卡4处,设在港深边境则有沙头角、莲塘、文锦渡、罗湖、沙头、白石洲、桂庙、蛇口以及位于海上的三门岛、大铲(在停泊海上的趸船上办公)等关卡10多处。上述情况表明,尽管九龙关大多数关卡设在深圳边境一带,但由于总关一直位于香港,它是指挥中心和首脑单位,因而该关的主要关产(约占90%)全在香港,税款和经费存在香港银行,数十艘缉私舰艇在执行任务后均停泊香港。在解放前夕,尽管解放大军已经南下,但解放力量难以达到,加上该关税务司以及各主管部门大多是洋人掌权,他们一般都抱有藐视华人关员的心理,沟通困难。所有这些,都为九龙关员工举行护产起义增添了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