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阳炮龙节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一举办,是融合汉、壮民族文化特色的一项综合性民间节庆系列活动,流传于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宾阳炮龙节是中华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满足民众禳[ráng]灾祈福的心理需求,营造祥和的节日气氛。[1][4] 宾阳炮龙节孕育于宋、元朝,发展、形成于明朝、成熟于清末民国,在上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历史渊源的悠久性、文化内涵的丰富性、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共生的融合性、民众参与的积极性等特征,不但具有独特的中华龙文化研究价值,也具有满足民众禳灾祈福的心理需求的精神价值,宾阳炮龙节包括“游彩架”“灯会”“舞炮龙”三个部分,被称为“东方狂欢节”。[1] 舞炮龙习俗在宾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壮汉民族文化交融的结晶。2008年6月7日,“宾阳炮龙节”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编号:Ⅹ-74),2011年获得“中国最佳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庆”的荣誉,并成为宾阳最靓丽的文化名片,每年宾阳炮龙节都吸引着海内外数十万游客参与。宾阳炮龙还到过新加坡、韩国等国家交流表演,在国际上颇具盛誉。2024年1月28日,宾阳县2024年炮龙节百龙舞宾州活动新闻发布仪式在南宁举行,宾阳县将于2月12日至20日举办“炮龙节百龙舞宾州活动”。[5][4][6][7]2025年2月8日,“百龙舞宾州”炮龙活动在“中国炮龙之乡”广西南宁市宾阳县正式举行。[8] 历史沿革
炮龙节源于何时,宾阳人说不清楚,宾阳的县志也并没有明确的记载。相传宋皇祐年间(公元1052年),北宋将军狄青为了麻痹“据关造反”的壮族首领侬智高,时值元宵前夕,狄青下令大办酒席宴客三天,并令士兵扎龙起舞,号召百姓家家户户鞭炮齐鸣、助庆狂欢,宾州城内一派欢腾景象。当夜二鼓,狄青 率领精兵突袭昆仑关,三鼓时分夺下昆仑关。有一种说法是,炮龙节是在清朝期间,从广东的卢姓3兄弟传到宾阳芦圩镇,现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宾阳三联社区的居民认为“炮龙节最早就是从我们三联社区兴起的”。在北宋侬智高起义时,三联杜区是宾阳府所在地,当时官兵与起义军就在附近激战,官兵想出了一个办法:在正月十一这天全城扎起炮龙张灯节彩,提前过起了元宵节,侬智高探得消息后,放松了警惕,结果被官兵突袭打败。此后,当地的居民便每年都定期过起了炮龙节。[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