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类招生

高校实行“通才教育”的改革
大类招生的全称应该是按学科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通常是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学生入校后,经过1~2年的基础培养,再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
大类招生是相对于按专业招生而言的,是高校实行“通才教育”的一种改革。

历史背景

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现在的三十余年中,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条件、办学内容和办学要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主要的是:旧的高等教育体制的基础计划经济逐渐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取代,包含本科生和研究生两个阶段的十年制高等教育体系已经建立并得到完善,创新意识成为优秀人才的必备标志。
从上世纪70年代末起,随着上述变化的发生,一些矛盾开始暴露,相应的教育改革最先在北大开始酝酿和实践。20世纪80年代后期,北京大学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16字教学改革方针,即在低年级实施通识教育,高年级实施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并于2001年正式开始实施“元培计划”。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重点大学,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特点,也先后实施了按学科大类招生与培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