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放射性-抖音百科
人工放射性是指自然界中不存在,而是通过人工手段产生的放射性。这种放射性不同于天然放射性,后者仅存在于少数重元素中,且通常会释放α射线、β射线或γ射线[1][2][3]。 发现历史
1933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在第七届索尔威会议上报告称,某些物质在经过α粒子轰击后能够发射出正电子连续谱。他们在持续的研究中发现了这一现象,并于1934年1月19日得出了结论。随后,他们将这一重要发现以通信的形式发表在《自然》杂志上,证实了人工放射线的存在。 制备原理
人工放射性核素的主要制备方法包括裂变反应堆和粒子加速器。在裂变反应堆中,中子引发重核裂变,从而产生放射性核素,这些核素通常是富中子的,具有β-放射性。而在粒子加速器中,带电粒子被加速并轰击靶核,由此产生的放射性核素往往缺乏中子,具有β+放射性。目前已知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种类超过了2000种,其中绝大部分是人工合成的,数量达到1600多种,这些核素在科学实验和工业实践中都有着广泛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