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病毒感染

人腺病毒所致的多种形式的疾病
腺病毒感染指人腺病毒通过呼吸道,胃肠道和眼结膜等途径感染人体,主要引起急性发热性咽喉炎、咽结膜炎和急性呼吸道感染,以及眼部感染和小儿胃肠炎等。少数型别的腺病毒能在啮齿动物中引起细胞转化,是研究肿瘤的模式病毒。[2]腺病毒(adenovirus,Ad V)是1953年Rowe等人在从人的腺样组织培养中发现的一种未知的病毒,1956年被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命名为腺病毒。[1]腺病毒为双股 DNA病毒,由252个亚单位(子粒)构成20面体对称壳体及核心,直径70 ~100nm,无包膜。[3]
腺病毒导致发热性呼吸系统感染、咽-结膜热、角膜结膜炎及胃肠炎等。重症及播散性腺病毒感染科发生在免疫缺陷患者。腺病毒的传播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及眼结膜侵入人体。在密集人群中可发生流行,如部队、医院、寄宿学校、孤儿院及公共游泳池等。不良的卫生习惯可促进腺病毒传播。潜伏期为2~14日,取决于病毒血清型及其传播途径。腺病毒感染可全年发生,但大多发生在冬、春季节。腺病毒感染后可潜伏于淋巴组织、肾实质或其他组织,在免疫抑制状态下,感染可被激活,各血清型可导致不同疾病。[3]
另外,由于多种细胞都可作为腺病毒的容纳细胞,所以在基因治疗中常选腺病毒作外源基因的载体,以及作为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进行研究。[2]

分型

腺病毒能致多种形式的疾病,包括急性上下呼吸道感染、暴发性眼结膜炎病毒性胃肠炎、移植免疫缺陷疾病、急性出血性膀胱炎脑炎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