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鹰

鹰科鹰属的一种鸟类
1
8
雀鹰(Accipiter nisus)是鹰科鹰属的一种小型猛禽[2][7]捕食能力极强的空中猎手,[9]其猎物中绝大多数为小型鸟类。[6]雀鹰能非常灵活地在茂密的树林中穿行。[1]捕猎时,雀鹰常栖于树上,观察发现有猎物时急飞直下,突然扑向猎物,用锐利的爪抓住猎物。[7]在开阔地飞翔时,雀鹰通常两翅快速鼓动飞翔一阵后,接着滑翔,二者交互进行。[7]
雀鹰体长29-41厘米,雌鸟比雄鸟大。[6]翅阔而圆,尾较长。雄鸟上体暗灰色,雌鸟灰褐色,下体白色或淡灰白色,雄鸟具细密的红褐色横斑,雌鸟具褐色横斑,尾具4-5道黑褐色横斑。[7]雀鹰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3]也分布在非洲部分地区。[1]栖息于针叶林、混交林、阔叶林等山地森林和林缘地带,冬季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山脚平原、农田地边和村屯附近。[7]
雀鹰在古代曾被用于皇家鹰猎,[1]直到当代一些地区仍然驯养雀鹰用于鹰猎活动。[10]在20世纪,因雀鹰捕捉赛鸽和商业狩猎场放养的猎禽,遭到饲主的猎杀,[6]DDT等杀虫剂的使用也导致了其种群数量锐减,但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雀鹰种群逐渐恢复。[3][9]1979年,雀鹰被列入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CMS)附录Ⅱ。[11]2021年,雀鹰种群数量稳定,成熟个体数量200万-320万只,但栖息地改变和食物中毒还在影响着雀鹰种群。[3]2021年,雀鹰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属于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4]2023年,雀鹰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5]

历史

雀鹰是一种善于捕捉小型猛禽,在古代就被人们认识。在欧洲,中世纪时期雀鹰被宫廷贵族饲养,象征着王权,因为体型和体重较小,常被贵族女性饲养使用,但几个世纪后,雀鹰不再是王族的专属,神职人员也可驯养雀鹰,不过其依然有等级象征,根据规定,教士和长老会成员可驯养雌鸟,而下级神职人员可驯养雄鸟,雄鸟被俗称为“火枪”。[1]直到当代,一些地区仍然驯养雀鹰用于鹰猎活动。[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