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甲状腺炎

一种自限性、疼痛性甲状腺疾病
亚急性甲状腺炎(subacute thyroiditis,SAT)又称de-Quervain甲状腺炎、肉芽肿性甲状腺炎。该病为非化脓性甲状腺炎,是疼痛性甲状腺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2]
亚急性甲状腺炎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典型病程包括早期甲状腺毒症期、中期甲状腺功能减退期及恢复期,其中病程早期可出现发热、怕冷和乏力等,最特征性的表现是甲状腺部位疼痛或压痛,常向颌下、耳后或颈部等处放射,吞咽时疼痛加重等;病程中期可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恢复期为上述症状逐渐改善,甲状腺肿或结节也逐渐消失,95%的患者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2]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主要依据典型临床表现及过程与实验室检查,其中典型病史为患者上呼吸道感染后1~3周发病,常用的辅助检查有血常规、血沉测定、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甲状腺放射性核素扫描、甲状腺活检等。[6]该病为自限性疾病,治疗仅是缓解症状。一般采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可控制症状,症状改善不明显者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2]
亚急性甲状腺炎约占甲状腺疾病的5%,男女发生比例1:(3~6),以40~50岁女性最为多见;一年均可发病,以春秋季更多见;[3]其发病率为4.9/(10万人·年),[7]有研究证实该病具有白细胞相关抗原(HLA)易感组型,但存在地理分布与种族差异。已证明多个民族的该病患者均与HLA-B35强烈相关,占64%~87%,其中欧洲及北美的患者比例甚至高达90%。[6]

病因及发病机制

多见于HLA-B35阳性妇女,炎症机制尚未明了。一般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由于病毒直接攻击甲状腺或由病毒感染诱发,引起甲状腺组织反应从而导致破坏病变。对白细胞相关抗原(HLA)的研究表明,具有多种病毒易感基因组者存在患病倾向。[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