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象形字-抖音百科
象形字是依“象形”造字法所构造出来的一类汉字,“象形”是一种表意的独体造字法。作为“六书”中的一项,“象形”一词最早见于刘歆的《七略》,许慎《说文解字·叙》则最先对其作出解释:“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1]象形就是画出那个事物的形象,随着它的形体而曲折描摹。[2]比如,“日”字的轮廓像太阳的圆形,中间有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月”字的轮廓像一轮弯弯的半月形状。[3] 象形字起源于原始的图画记事,目前所能见到的象形字最早出现于起源自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4]象形字的造字原理是根据实物的整体特征来进行描画,使人能够明白其所指代的事物 。象形字的分类有构形分类和取象分类,构形分类将象形字分为独体象形和合体象形;取象分类则根据所象形的事物进行分类。[5]因为象形字只根据实物造字,而无法表达复杂事物和抽象概念,所以以象形为基础,又衍生出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而象形字在历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的形体演变后,图画性的象形特点也逐渐减弱。象形字因其本身的局限性,在汉语的比重不大,据统计目前象形字在现代汉语中的比例不到7%,但象形字是汉字造字的基础,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6] 定义与词源
定义与造字原理
“象形”是一种表意的独体造字法。象形,即象物之形,指所造的字能够客观地描摹实物的形体,把握形体的特征,画出它的形象。其起源于图画,强调的是物,而且是实体。 按照许慎的说法,“诘诎”,是屈曲的意思,[7]“随体诘诎”,是随着物体的形状来运笔,方圆横竖,完全顺其自然。[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