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承绶

原晋绥军骑兵司令,军长
赵承绶(1891-1966年10月1日)[a],字印甫,山西五台县槐阴村人,[1]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骑兵科毕业。曾任国民革命军骑兵司令兼骑兵第1军军长、第7集团军总司令兼山西省政府第二行署主任。[2]
赵承绶幼年随父课读,后入五台县创办最早的郭家寨文西学堂,1909年(宣统元年),求学省城,就读于陆军小学,后入保定军官学校。1918年(民国7年)9月,于保定军校第五期骑科毕业,旋即加入晋军。1928年(民国17年)10月,赵承绶兼任第三集团军骑兵教练所所长,1936年(民国25年 )1月年冬,参与绥远抗战,获颁二等宝鼎勋章[1]1937年7月,赵承绶率领骑兵直捣察北的商都张北等地,贺龙推荐其为晋西北抗战总指挥。[5]1939年12月,赵承绶在阎锡山的指令下制造“晋西事变”,[6]次年被山西新军和八路军击溃后,脱离军职。[1][7]1940年11月到1941年10月,阎锡山以日阎双方首先消除敌对行为,共同防共等达成协议,派赵承绶先后与日本代表签订《汾阳协定》。[8]1945年10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嘉奖抗战有功人员,赵承绶获忠勤勋章;次年5月,再获胜利勋章[1]解放战争时期,赵承绶在晋中战役中被俘,太原战役前要求入城商谈和平解放太原未果,战后协助解放军进行接收工作。[9][1]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委他为水利部参事。1953年,赵承绶担任北京捐献分会主任委员,积极带头捐献房产、现金、公债等。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受到冲击,10月1日病逝于北京。[1]
赵承绶一生戎马,抗日战争前,他为文教事业奔走呼号,在家乡投资建设了两所小学、一所中学和一所医院,并购置图书仪器,聘用优秀校长和教师管理教学。解放战争时期,赵承绶自愿劝说阎军的第八总队司令赵瑞起义。大同战役时,赵承绶又建议集中兵力攻打太原,迫使大同守城敌军放下了武器,保护了一座历史文化名城。[5]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