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树仁

原新疆省主席兼总司令
金树仁(1880年~1941年9月12日),字德庵,甘肃临夏州永靖县金家嘴人,清末举人,原新疆省主席兼总司令。[2][1][3]
1896年,金树仁因受到杨增新[a]的器重,被选入州衙就读。后杨增新调兰州任甘肃学政兼高等学堂监督,金树仁亦追随杨增新并考入高等学堂求学,毕业后进入法政学堂,并先后任龙泉书院、凤林书院校长。[1][2]1909年,金树仁考取拔贡。[1]1911年辛亥革命后,金树仁当选省议会议员、众议院议员。[1][3]1914年,金树仁任新疆省政府军务厅书记官。后参加选拔县知事考试,以优等入选,历任阿克苏疏附迪化[b]库车等县知事,并于1927年1月20日升任新疆政务厅厅长。[3]1928年11月2日,南京国民政府正式任命金树仁为新疆省政府主席,[2]后又任命其为新疆边防督办。[1][2]1933年4月12日,金树仁因因政治不良、措施乖谬,被属下发动军事政变赶下台。[3]1933年10月,诸民谊[c]唆使他人控告金树仁,并以金树仁擅自与苏联订立通商协定判罪。[1]同年10月10日,金树仁获释,获释后他先寓居南京,后举家迁至兰州。1941年9月12日,金树仁去世,终年62岁。[1]
金树仁政治上核心是继承杨增新的“嘉峪关外唯我独尊”的基本理念,不过为了适应共和体制,在政策上做了一些适应性的改变。金树仁主张“开办教育,疏通民智”,放弃了杨增新的愚民政策;他实行行政区改革,将新疆8个道台改为相应的行政区;整顿和扩充军队,将3个师扩编为8个师。金树仁建立了国民党省党部,使国民党在新疆活动合法化。[4]在经济上,金树仁采取措施,实行一定程度的对外开放。[5]在对外关系方面,金树仁加强新疆与英国的关系,开辟和德法的关系,实现对外关系的多元化,以平衡苏联在新疆的优势地位。[4]总而言之,金树仁执政期间,给新疆留下了战乱、分裂与外部势力渗入的混乱局面,负面影响极为深远。[4]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