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隔年

升学或者毕业之后工作之前的旅行
间隔年(gap year)是指在升学或者毕业后、工作前,并不急于盲目踏入社会,而是停顿下来,做一次长期的远距离旅行(通常是一年),用一段时间放下脚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这一段时间里,可以去游学、当义工,或者只是休息并思考自己的人生,它不同于短期的近距离旅行又不完全等同于工作旅行[3]。这段间隔年可以包括有结构性的活动,如兼职或志愿者工作(通常伴随着旅行),也可以包括非结构性的休闲时间。大多数间隔年的参与者会同时兼顾这两类活动[2]

历史沿革

间隔年起源阶段

“间隔年”起源于1660年的欧洲“壮游”(The Grand Tour),实际上是一种“修业旅行”。它作为“间隔年”的前身,在西方发达国家流行开来。
在20世纪60年代,英国反主流文化群体,即嬉皮士,离开英国前往神秘的印度,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旅游市场,从而引发了间隔年的概念的兴起。二战之后,西方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各国政府开始鼓励年轻人进行旅行和文化交流,将间隔年视为一种建立全球意识、促进全人类之间共识和理解的机会,以预防世界性大战的再次爆发[3]。1967年,尼古拉斯·麦克莱恩-布里斯托成立了,“事业信托”(Project Trust),一个教育信托基金,并把他的头三个学生送到了亚的斯亚贝巴埃塞俄比亚首都——译注),开发了间隔年志愿者的就业市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