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连登

曾任马来西亚槟城潮州馆主席
林连登(1870年-1963年),原籍广东省惠来县溪西镇鲁阳村人,是一位马来亚华人富商。他最初替富商赶牛车,被称为“牛车登”。[1][2][3]后来,他在马来西亚槟城担任潮州馆主席和潮州公会联合会主席。[4][5][6]林连登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开垦荒地,种植木薯和橡胶。他建立了泰城、泰益、茶园和泰丰等四个园区,面积超过3000亩,雇佣了近3000名工人。此外,他还开办了顺泰和连德两个碾米厂,并在槟城开设了连兴和酒厂。林连登还在槟城创办了新世界戏院和韩江中学。1936年,他捐款在惠来县立中学和龙溪小学各建一座“连登楼”(教学楼),在隆江惠城的桥埔路段建造了一座“连登桥”。1938年,他回到家乡创办了惠民农场(即后来的国营葵潭农场)。抗战胜利后,他先后投资200多万港元,开办了连通筑路行车公司,并捐助港币8万元修建了潮阳和平桥。1957年,他积极参与筹资创建了惠来华侨中学。林连登以其商业成功和慈善事业的贡献而闻名。[7][8][9]

人生经历

事业起步

林连登原籍惠来县溪西镇鲁阳村,少时家境贫寒。1895年,他28岁的时候,与邻村富户借了10担红糖折钱作为盘缠,独自乘船飘洋过海,到达印尼爪[],其后到马来西亚的双溪大年、榕城等地谋生和发展。林连登到马来西亚后,曾当过洗碗工、脚夫、车夫、屠夫等,许多重活脏活都干过。在当了10年苦力以后,他得到朋友的帮助,购买一头牛和一辆牛车,每天出发为铺户运货,人们因此称他为“牛车登”。当时,林连登的工作和生活仍很艰苦,但由于他勤俭过日,稍有积累,一年多后转而经营小杂货生意。其后不久,他受聘为一位农场主管理橡胶园,很受农场主夫妇的信任。农场主逝世后,林连登协助农场主遗孀经营整个农场,连年获得良好的收益。在这个时候,林氏得到农场主遗孀的资助,与友人合伙开发锡矿,接着独立经营杂货店,逐渐积累资金,不断置业和扩大经营范围。

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