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启钤-抖音百科
朱启钤[qián](1872年11月12日~1964年2月26日),原名朱启纶,字桂莘,亦作桂辛,号蠖园或蠖公,出生于河南信阳,祖籍贵州省开阳县,中国近代政治家、实业家、古建筑学家、 工艺美术家、文艺收藏家。[1][2][3][4][5][6][7] 朱启钤1872年生于河南信阳,一生经历了清朝末年、中华民国、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青年时代曾任京师大学堂译学馆监督、北京内城巡警厅厅丞、东三省蒙务局督办、津浦铁路督办等职。1912年,出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翌年,先代理国务总理,后任内务部总长等职。在1913年到1916年朱启钤任内务总长期间,他主持了北京中轴线建筑改造和利用的工程。1915年,朱启钤参与袁世凯的复辟帝制活动,担任大典筹备处长。次年,袁世凯去世后,朱启钤被列为帝制祸首之一受通缉,逃匿天津租界。1918年春,朱启钤被北洋政府特赦。同年8月,朱启钤当选为安福国会参议院副议长,除此之外,他还发起成立了北戴河海滨公益会,对北戴河进行规划,开创了北戴河的旅游事业。[2][3][7][8][9][10] 1919年,朱启钤正式退出政坛,专心于经营实业和文化活动,参与经营中兴煤矿公司,并担任公司董事长,在经营上,他注重技术创新与公司发展。1921年2月,朱启钤代表徐世昌接受巴黎大学博士学位出使法国。[11]1925年,朱启钤成立了中国营造学会,编纂[zuǎn]了《哲匠录》。1930年,他创办了中国营造学社,并担任社长。[12][1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担任了中央文史馆馆员兼任古代建筑修整所顾问、全国政协委员。1964年2月26日,他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3][5][6][9] 朱启钤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是古物陈列所的发起人之一,也是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办人和社长。他亲自主持了北京城的改造,如改建正阳门、打通皇城、开放中央公园[a]、改建新华门等。在他的影响和推动下,许多古建筑、文物、古籍等得以整理保存。王世襄评价朱启钤是我国古建筑、髹[xiū][b]漆、丝绣等门学术研究的奠基人。2004年11月1日,“纪念古物陈列所成立90周年暨朱启钤先生座谈会”在故宫博物院召开。[4][6]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