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话剧院,建于1956年,由北京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抽调60名演职员整建制来青岛建立的专业话剧团。1994年撤团建院,下设海尔儿童艺术剧团、实验话剧团。现有人员106人,其中一级职称3人,二级职称23人,三级职称45人。青岛市话剧院影视演员中心,是青岛市话剧院对外推荐演员,参加影视拍摄的专门机构。 1994年撤团建院,主要以演成人戏剧、小剧场话剧为主,下设海尔儿童艺术剧团、实验话剧团。代表剧目有《敢想敢干的人》、《红岩》、《柜台》、《哥仨和媳妇们》、《女儿城》等,五次获 得中宣部“五个 一工程奖”、四次获得文化部“文华奖”。[1] 剧院荣誉
成立50年来,先后有17台优秀剧目晋京演出,五次获得中宣部“五个 一工程奖”、四次获得文化部“文华奖”。
2000年,话剧《工人世家》获“第六届中国艺术节优秀剧目奖”、获文化部第九届“文华新剧目奖”;2001年,话剧《血脉》获山东省第七届艺术节“剧目二等奖”;2002年,《万年草》获第六届团中央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03年,革命历史儿童剧《寻找爸爸毛泽东》获中宣部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2004年,《寻找爸爸毛泽东》获山东省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特别奖、山东省第八届文化艺术节大奖;2005年,《二小放牛郎》获第五届全国优秀儿童剧展演一等奖,入选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2007年荣获中宣部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将,并在第八节中国艺术节上又获“文华新剧目”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