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店文化

西北地区的文化遗存
1924年4月,甘肃考古的开拓者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及其助手从兰州出发沿洮河逆流而上,开始了甘肃境内的首次考古调查。他们发现的第一个古文化遗址就是位于洮河东岸的临洮县辛店遗址,随后,在此地及周围地区做了一系列的发掘和调查工作,在辛甸发掘了25座墓葬,清理了20座墓葬,在辛甸村以北的灰嘴岔遗址,也发现了同类遗物。
其陶器大多为圜底,主体纹饰为双勾纹。安氏便以首次发现地命名。出土地本名为辛甸,但因翻译有误,正式出版物的中文译为辛店,之后按照约定俗成的原则再未更正,便一直称为辛店文化。

分布

由于分支类型较多,内涵较复杂。关于辛店文化的研究备受学术界关注。由于资料所限,初始阶段并未划分类型,安氏最初的研究成果认为:辛店文化源于马厂类型,但早于沙井文化。
1947年裴文中先生在洮河大夏河流域进行考古调查,发现辛店文化遗存9处。解放以后,为配合刘家峡水库建设工程,考古工作者跋山涉水,奋战数年,相继发现辛店遗址86处,发掘了永靖张家嘴、姬家川、莲花台等遗址,获得了一批重要资料,进而将辛店文化划分为张家嘴、姬家川两大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