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济南高新区)是1991年3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也是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面积291平方公里,辖5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超过40万人。[3][4][5]
1995年,济南高新区管委会、济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合并成济南高新开发区管委会,落址二环东路的火炬大厦。[6]2001年,济南高新区管委会由火炬大厦迁址到舜华路的管委会大楼,开启第二次创业。[7][8][6]2003年,济南高新区在章锦片区设立了出口加工区;2005年,孙村镇和大正科技示范区整建制划归高新区代管,由此形成了中心区、出口加工区和孙村片区三大片区的格局。[8]2006年,济南高新区进入大招商、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阶段。[8]2016年,济南高新区在全国率先启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行“管委会+公司”模式和全员聘任制;[9]2020年,济南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进入深水区,内设机构由17个整合为9个,总数压缩47%。[5]2022年,济南高新区人才指标以满分成绩连续4年稳居全省第一;在全市双招双引考核中,济南高新区位列全市首位;在全省人才工作表扬通报中,济南高新区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山东省人才工作表现突出单位。[10]2023年,济南高新区规上工业营收首次突破2000亿元。[11]
2020年3月4日,济南高新区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12]2023年,济南高新区GDP实现1767.3亿元、同比增长7.3%,居全市第二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70.7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均占全市20%以上;2024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863.3亿元,同比增长6.7%,分别领先全中国、全山东省1.7、0.9个百分点,经济运行稳中有进。[3]截至2024年12月,济南高新区拥有市级重点项目70个,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医养健康、现代能源等多个领域。[2]

历史沿革

1991年3月6日,国务院《关于批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有关政策规定的通知》下发,第一批27个国家级开发区获批成立,济南高新区就是其中之一。[5]济南高新区原规划面积141平方公里,经十东路、旅游路、世纪大道三大城市主干道穿区而过。[13]20世纪90年代初,一批科研人员投身创业,形成济南高新区首批“入孵”企业,也构成了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最初骨架。[5]1995年,济南高新区管委会、济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合并成济南高新开发区管委会,落址二环东路的火炬大厦。[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