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朴(1526年-1599年),字太初,号少涧,[2]出生于福建柘洋(今柘荣县)。[2][3]明朝时期的官员,以其清廉公正和刚直不阿的性格闻名。[4] 游朴自幼天资聪颖,几岁就能吟诗作赋,14岁考取州庠生。明万历二年(1574年),游 朴中进士。[1]先后任大理寺右寺副、左寺正。后转任刑部山西司邮中。万历十七年(1589年)升任广东按察司副使,职司盐屯。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游朴升任湖广布政司右参政,分守荆西。[2]后看透当局的腐败黑暗,便愤然辞职。游朴回乡后,绝意仕途,应聘担任《福宁州志》总编。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游朴去世,享年74岁。[1] 游朴不仅在政治上有杰出表现,在文学创作方面也有建树,尤其擅长乐府诗。他的著作包括《藏山集》《岭南稿》《满山社草》等,其中许多已经失传,但仍有《游参知文集》流传至今。[2][4]
人物经历
游朴自幼聪明过人,几岁就能吟诗作赋,14岁考取州庠生。被称为“神童”。由于家境贫困,他曾一度在私塾教学以维持生活,但仍坚持学习。直到明万历二年(1574年),游朴中进士,时年48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