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伽罗语

斯里兰卡的官方语言
僧伽罗语(英语:Sinhala language、Sinhalese,僧伽罗语:සිංහල)是斯里兰卡的主体民族语言和官方语言,属印欧语系的印度-伊朗语族印度语支。[1][5][2][3]
僧伽罗语的语言原名සිංහල出自梵语,对应中部印度-雅利安语中的“Sihala”一词,是梵语“狮子”的衍生词。[3]僧伽罗语起源于印度的一种方言,大约形成于公元前6世纪,印度-雅利安人进入斯里兰卡岛时期,最初派生于婆罗米字母。公元前3世纪,佛教传播使僧伽罗语得到发展。4世纪后,僧伽罗语独立发展,7至8世纪基本形成了现在的僧伽罗字母。[1]10世纪起,大量僧伽罗语文学作品问世。[2]13世纪,僧伽罗语进入近代阶段。[6]16至19世纪期间,斯里兰卡经过葡萄牙荷兰英国殖民,僧伽罗语吸收了大量殖民语言。[1]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僧伽罗语和佛教的复兴思潮兴起,斯里兰卡作家坚持使用古僧伽罗语进行文学创作,宣传僧伽罗语言和文字。1956年,联合政府通过《官方语言法案》,宣布斯里兰卡唯一的官方语言是僧伽罗语。1978年8月16日,《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订立,确定僧伽罗语、泰米尔语均为国家语言。2015年,该宪法经历第19次修订,规定国家语言为僧伽罗语和泰米尔语,官方语言是僧伽罗语。[1]
僧伽罗人是世界上唯一使用僧伽罗语的民族,斯里兰卡北方省以外的大部分地区都通用僧伽罗语,使用人口约1700万人(截至2024年)。[1][5][4][2]传统僧伽罗语包含14个元音和26个辅音,现代僧伽罗语新增了18个字母,用于书写源自梵语巴利语的单词。[7]僧伽罗语的语音特点包括:单元音存在长短对立,塞音存在清浊对立和送气对立;辅音丛较少;绝大多数辅音都可出现在音节开头等。[8]

名称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