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电信联盟(英文名: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简称国际电联、电联、ITU),成立于1865年5月17日,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是联合国负责信息通信技术的专门机构,也是联合国机构中历史最长的一个国际组织。现任秘书长为多琳·伯格丹-马丁。[a][2][1][3]
1865年5月17日,法、德、俄、意、奥等20个欧洲国家在巴黎签订《国际电报公约》,创建了国际电报联盟。[2]中国于1920年加入国际电报联盟。[1]1932年更名为国际电信联盟。1947年,国际电信联盟成为联合国负责电信事务的专门机构。[2]1972年,中国被国际电信联盟理事会承认并恢复合法席位,1973年被选为电联理事国。[1]国际电信联盟的组织机构包括全权代表大会、理事会、世界国际电信大会、无线电通信部门、电信标准化部门、电信发展部门和总秘书处。[2] 国际电信联盟负责分配和管理全球无线电频谱与卫星轨道资源,制定全球电信标准,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电信援助,促进全球电信发展。[1]截至2025年8月,国际电信联盟有193个成员国,拥有900多家私营部门实体和学术机构组成的部门成员和准成员。[2] 发展历程
1865年5月17日,法国、德国、俄国、意大利、奥地利等20个欧洲国家的代表在巴黎签订《国际电报公约》,并成立了国际电报联盟。1906年在柏林举行的第一次 国际无线电报大会上签订了《国际无线电报公约》,其附件包括第一个管理无线电报的法规,以后经过几次无线电大会对这些法规的扩展和修订,称为“无线电法规”。[4]中国于1920年加入国际电报联盟。[1]1924年成立国际电话咨询委员会(CCIF),1925年成立国际电报咨询委员会(CCIT),1927年在华盛顿举行的无线电大会上建立了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CCIR),这三个组织共同负责在电信的各个领域开展技术研究,试验并制定国际标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