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管制[1]是指国家针对重要金融活动、金融业务或金融调控工具实施的行政强制控制措施。此类管制通常包括利率管制、外汇管制或汇率管制、贷款规模控制等。金融管制的目的随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变化而变化。在非市场经济条件或不完善市场经济环境下,国家在特定发展阶段采用非市场化的货币政策手段。金融管制是一种严厉的、“一刀切”式直接控制,对外部金融机构构成强制约束。随着金融市场化和自由化进程,国际范围内金融管制有所减少或放宽。 历史沿革
萌芽阶段
西方典型商业银行的起源可追溯至1694年英格兰银行的建立。银行发展呈现出多样性和国际化特点,业务范围广泛,被称为“金融百货公司”。尽管早期未有专门的银行立法,但与银行相关的立法早已存在,主要是出于对高利贷和金融权力的担忧。1833年法案放松了合股银行进入伦敦的规定,但仍禁止其发行银行券,确立了英格兰银行的垄断地位[2]。同年,法律允许在伦敦城内设立合股银行,打破了英格兰银行 的独占局面。 金融管制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