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德省-抖音百科
信德省(Sindh,信德语:سِنْڌ;乌尔都语:سِنْدھ,发音为[sɪndʱə];缩写为SD)是巴基斯坦的四个省份之一,位于该国东南部。[1]信德省是巴基斯坦面积第三大的省份,根据2011年的数据,人口约为5524万,仅次于旁遮普省,排名第二。它西部和西北部与巴基斯坦的俾路支省接壤,北部与旁遮普省接壤,东部与印度的古吉拉特邦和拉贾斯坦邦接壤,南部则临阿拉伯海。信德省的地形主要由沿印度河两岸的冲积平原、东部与印度接壤的塔尔沙漠,以及省份西部的基尔塔尔山脉组成。 信德省的经济是巴基斯坦第二大经济体,其省会卡拉奇是该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主要的金融中心。信德省是巴基斯坦工业部门的大本营,拥有该国两个最繁忙的商业海港:卡西姆港和卡拉奇港。信德省的其余地区以农业经济为主,为全国其他地区生产水果、消费品和蔬菜。 信德省有时被称为伊斯兰之门(Bab-ul Islam),因为它是印度次大陆最早被伊斯兰统治的地区之一。信德人是该省最大的族群;信德省也是绝大多数穆哈吉尔(Muhajirs,意为“移民”)的居住地,这是一个由1947年英属印度分治后迁移到该地区的印度穆斯林组成的多民族群体。该省以其独特的文化而闻名,这种文化受到苏菲派伊斯兰教的强烈影响,对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来说,这是信德人身份的重要标志。信德省以其在青铜时代印度河文明期间的历史而著称,并且是两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的世界遗产地:马克利古墓和莫亨佐-达罗。 历史沿 革
公元前325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信德时的希腊人将印度河称为Indós,因此有了现代“Indus”的称呼。古代伊朗人将印度河以东的所有地区称为hind。词“Sindh”是梵文词“Sindhu”的波斯语衍生词,意为“河流”——指印度河。Southworth提出,Sindhu这个名字又源自达罗毗荼语中的Cintu,意为常见于信德省的棕榈树。之前的拼写“Sind”(来自波斯-阿拉伯语 سند)在1988年被信德省议会通过的一项修正案废止,现在拼写为“Sindh”。古代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