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世恩

清朝武英殿大学士
潘世恩(1769年-1854年),初名世辅,字槐堂,又字槐庭,号芝轩,别署思补老人,[1][2]出生于吴县(今苏州),[3]祖籍安徽歙县[5]
16岁时,潘世恩应“童子试[a],弱冠[b]之年中举。[6][7][3]乾隆五十八年,潘世恩考中状元,[8]翰林院修撰。[9]嘉庆四年(1799年),其升任内阁学士[10]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潘世恩任文颖馆总裁。[11]次年,潘世恩任翰林院掌院学士。[2]嘉庆十七年(1812年)起,潘世恩晋升工部、吏部尚书[10]道光七年(1827年),潘世恩任吏部左侍郎。从道光八年八月起,潘世恩先后署理吏部尚书礼部尚书[2]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四月,潘世恩被提升为体仁阁大学士。次年(1834年),潘世恩担任军机大臣上行走。道光十五年二月,潘世恩授东阁大学士。十六年正月,其出任上书房总师傅,成为皇子的老师。次年正月,潘世恩膺太子太保衔。道光十八年五月,潘世恩晋升为武英殿大学士。鸦片战争爆发后,潘世恩支持林则徐前往广东禁烟。道光二十四年,潘世恩奏请开发甘肃、新疆,召民垦种,节饷实边。道光二十八年正月,潘世恩晋太子太傅衔。[11]咸丰四年(1854年),潘世恩在京逝世,享年八十六岁,以谥号"文恭"入祀贤良祠。[12]墓葬在今唯亭镇。(截至2024年9月)[1]
潘世恩一生为官重视人才选拔,谨言慎行。[13]其治家严谨,曾立下八字家训。[8]潘世恩曾任《四库全书》总裁,[11]其学识渊博,著作有《思补老人年谱》《思补斋诗集》《正学编》等。[14]潘世恩故居,1963年定为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升级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11月,潘世恩故居即苏州状元博物对外开放。[3]

人物生平

乾隆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