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甲目

脊索动物门哺乳纲下一个目
1
4
鳞甲目(Pholidota)动物,又叫“穿山甲”,是脊索动物门哺乳纲下的动物。[2][15]截至2024年,《全球生物物种名录》(COL)收录该目下有1科1属,即鲮鲤科(Manidae)鲮鲤属(Manis),属下8个物种。[16]其主要分布在亚洲南部、非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中国分布有3种。鳞甲目动物营地栖或树栖生活,栖息于森林、浓密的灌木丛、开阔地带或大草原等地,[8][9][17]主要捕食蚂蚁和白蚁[6]遭遇敌害时,将身体缩成团,鳞片朝外形成硬外壳。[18][19]
鳞甲目动物体重范围1~40kg,体长范围100~180cm。[6]体表除腹部和四肢内侧以外均覆盖有瓦状排列的角质鳞片。[7]头部较小,吻部尖锐呈锥形,牙齿完全消失。前后足中趾的爪特别发达,前足爪向后弯。尾长而扁平。[8]
2020年6月,为进一步加大对穿山甲的保护力度,我国将穿山甲属所有种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提升至一级。截至2024年,该目下的8种全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其中有3种极危(CR),3种濒危(EN),2种易危(VU)。[3]该目动物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能捕食害虫白蚁;还有较高的科研价值,是研究哺乳动物起源和适应性进化的模式动物。[2][20][21]

起源演化

鳞甲目动物起源于距今约8000万年前的劳亚古陆(Laurasia)欧洲。最古老的化石种类是在欧洲发现的,距今大约5000万年,在亚洲、北美、非洲也有化石记录,在欧洲发现的化石数量最多。全球现存穿山甲仅分布在亚洲和非洲,欧洲和北美的穿山甲全部灭绝,原因可能是新第三纪和更新世北方大陆气温剧烈下降,冰期反复到来,发生多次降温事件,导致广布北方大陆的白蚁和蚂蚁大量灭绝,穿山甲食物严重短缺,以致北美和欧洲的大部分穿山甲难以生存而灭绝,剩余的穿山甲南迁至气候温暖、食物丰富的亚洲和非洲地区。2005年,研究学者认为,现存的亚洲和非洲穿山甲是欧洲穿山甲的后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