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腊风土记》,是一部反映柬埔寨吴哥王朝历史文化的汉文史籍,[1][3][4]由元代周达观所著。[1]
1295年(元成宗元贞元年),周达观奉命随使赴真腊访问,次年7月至该国,逗留一年后返回。回国后,以其所见所闻,用游记形式,生动、真实地写下了《真腊风土记》,全书约8500字,除卷首“总叙”外,分四十则表述。书中描绘国都吴哥城的建筑和雕刻艺术,详细地叙述当地人民的经济活动和生活情况,记载此国的山川、物产、风貌、语言、文化以及“唐人”流寓等事物,还记录了当时的60多个柬埔寨语词,这是现存的同时代人对吴哥社会历 史文化的唯一记录也是研究柬埔寨古代史和中柬交通友好关系的珍贵文献,向来为中外史家所肯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首它文义颇为赅赡本未详具,可补元史佚阙。[1] 《真腊风土记》问世后,先后有十几种刊本。1819年由法国学者雷慕沙据《古今图书集成》本译成法文。伯希和于1902年据《古今说海》本译成新的法译本,并加笺释,成《真腊风土记笺注》。此后,陆续出版中译本、日译本,并有几种新注本问世。[4]《真腊风土记》记载内容翔实可靠,具有重要史料价值。[1] 创作背景
周达观是中国元代地理学家,元朝元贞元年(1295年),周达观以钦使随员的身份,奉命随元使团出使真腊(今柬埔寨)。他们从温州港出发,在海上航行3个月后抵达真腊国都吴哥。周达观在吴哥逗留约1年后,于元朝大德元年(1297年)回国。并以游记形式写成《真腊风土记》一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