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奂生上城

高晓声创作的短篇小说
《陈奂生上城》发表于《人民文学》1980年第2期,是作家高晓声以自己为人物原型而创作的短篇小说。[1]
《陈奂生上城》主要讲述的是衣食无忧后的“漏斗户”主陈奂生进城卖油绳、买帽子、偶遇吴书记、住高级宾馆的一番际遇。小说以诙谐幽默的笔调,写活了陈奂生这个处于时代变革中的传统农民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1][2]
1980年,《陈奂生上城》荣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曾被选入人教版高中二年级语文教材及多个文学选本。1982年,潇湘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将《陈奂生上城》改编成电影后上映。2016年,常州滑稽剧团将《陈奂生上城》改编成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2018年9月,小说入选由《小说选刊》杂志社、中国小说学会等评选的“中国改革开放40年最有影响力的40部小说”。[1][3][4]

内容简介

陈奂生是一位中年农民,因常年贫穷而负债累累,素享“漏斗户主”雅号。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政策放宽,他的日子好起来,囤里有米,橱里有衣,身上有了肉,脸上有了笑,还开始做起小买卖──去城里卖油绳,赚几个零用钱买顶保暖的新帽子。勤劳检朴的陈奂生决定在油绳卖完后再去买帽子。结果,油绳卖完了,满怀喜悦的他因为没戴帽子着了凉,双腿发软,浑身无力,竟一头躺在车站候车室。曾经在他们村蹲点的县委吴书记及时发现了他,并好意安排他住进县招待所。第二天,受宠若惊的陈奂生在房间里小心翼翼,生怕弄坏了东西。但是,当结账时听说只睡一晚就要五元钱后,他大吃一惊,进而忿忿然,在房间大搞“破坏”。但是,回村后,因为坐过县委书记的车、住过一晚五元的招待所,他在村里的地位一下子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