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山志-抖音百科
《三山志》,又称《淳熙三山志》[1][3],是南宋孝宗淳熙[4]年间(1174年—1189年)福州的地方志 ,共42卷,作者为梁克家[2],参与编写者还包括陈傅良[5]。也有人认为陈傅良才是主要作者。另外有朱媲孙等人增补。它记述了福州的历史掌故和社会状况,是现存最古老的福州地方志,也是福建省现存最古老的地方志,在清代被编入《四库全书》[6],为研究福州古代史的重要文献资料。 作者简介
梁克家[2](1128年-1187年),字叔子,晋江人。自幼聪敏,勤奋自励。宋高宗绍兴三十年中状元,授平江府签判,历秘书省正字,著作佐郎。时逢灾异屡见,社会不宁,他上书孝宗皇帝,请求广开言路,下诏求直言,并自条六事:正心术、立纪纲、教风俗、谨威柄、定庙算、结人心。就是要端正思想作风,确立法律制度,改变民风民俗,不许滥用威福,必须选将领、练士兵、足财富,要收结人心,为孝宗所采纳。乾道初,克家奉命出使金国,不辱使命而还。过不久,金派使者贺庆会节,克家主张维护朝廷尊严,令金使者由南门入朝,百官由北门入朝,随从人员不得到殿门外,以整肃朝仪。这一建议为孝宗所采纳,遂下诏以为定例。乾道五年(1169年),累迁端明殿学士 、签书、枢密院事。六年拜参知政事。七年兼知枢密院事,协助宰相虞允文执政。他对内重用人才,发展经济,对外主张固守边防,整顿兵将,备足财用。八年经虞允文推荐,入为右相兼枢使,因对近戚权贵不予宽容,在议金朝使臣朝见授书礼仪时,与孝宗意见不合,被臣排挤,以观文殿大学士出知建宁府。淳熙八年(1181年),改知福州,在任政绩显著。在福州任上,积极搜集当地人文、物事、风俗、掌故、编纂成福州第一部地方志《三山志》[3]。 创作背景
《三山志》的作者是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年)状元、福建泉州府晋江县的梁克家。宋孝宗[7]淳熙年间,身居右丞相兼枢密使高位的梁克家在政治上失意,辞去右丞相职务赴福建建宁府任知府,淳熙六年(1179年)又改知福州。在福州期间,他深感福州的古志书散逸无存,而当时的志书内容单薄,无法令人满意,于是就邀请上福州的其他文人共同编纂地方志。梁克家广泛搜集了大量文献资料,终于在淳熙九年(1182年)完成了《三山志》一书,其序言写于淳熙九年五月八日丁丑。时任福州通判的永嘉人陈傅良也参与了该书的编写,甚至有学者认为陈傅良才是三山志的主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