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皋之战

一场决定汉楚兴亡的持久争夺战
成皋之战指的是楚汉战争时期,刘邦与项羽围绕争夺成皋(今河南荥阳县汜水镇)战略要地而展开的一场大战,此战决定了汉楚的兴亡。[4]
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四月,刘邦在袭占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失利后,退守荥阳、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一线,经过两年多的积极防御,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十月刘邦第二次攻占成皋,大破楚军,夺取了战争的主动权。随后的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迫使项羽困厄垓下(今安徽灵壁县东南),项羽无奈于乌江自刎,刘邦军夺得了最终的胜利。[5]
学者曹洪谦认为:成皋之战是楚汉战争中一个有决定意义的大战役,用战争的手段消灭了以项羽为代表的六国旧贵族复牌势力,建立了统一的西汉王朝[6]

战争背景

秦末农民大起义推翻秦王朝反动统治后,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而急剧的变化,这就是起义军首领项羽刘邦为争夺统治权而展开长期战争,历史由此进入了楚汉相争时期。楚汉战争初期,刘邦处于劣势地位。但他富有政治远见,注意争取民心,招揽军政人才,因而在政治上据有主动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