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仁鉴-快懂百科
陈仁鉴先生(1913--1995)我国著名剧作家,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榜头镇南溪村人。1945年毕业于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艺术科。曾任中学教员。建国后,历任仙游县编剧小组编剧,福建省戏曲研究所编剧、副所长,中国剧协第三届理事。合著莆仙戏《春草闯堂》。创作的莆仙戏《团圆之后》已拍成戏曲片。著有《陈仁鉴戏曲选》。他是仙游县鲤声剧团的创始人之一。 人物经历
先生早年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熏陶下,追求民主、科学,接受世界文艺新思潮,使他对传统文化有全新的视角和深刻的反思;他的生活道路历尽坎坷,受尽磨难,又使他对变幻的人生和炎凉的世态有真切的感受;较高的文化素养(大学毕业)和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原本专攻山水画)为他的后来的戏剧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先生生前是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顾问,福建省戏剧家协会顾问,莆田市剧协名誉主席;福建省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国家一级编剧,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他一生著作等身,起先从事小说、散文、评论、杂文的写作,中年以后致力于戏剧创作。先有六十八部剧作、三十多篇剧论传世。中国戏剧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了《陈仁鉴戏曲选》《陈仁鉴评传》《陈仁鉴戏剧精品选》。1954年,福建省首届戏曲会演,经他改编的传统剧《仙姑闷·琴挑》获得了创作二等奖;不久又代表莆仙戏出席华东地区戏曲调演,获得创作二等奖。[1] 主要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