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直-抖音百科
司直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官职名称,最初设立于西汉时期,后来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职权和隶属关系。司直的主要职能包括监督和纠正官员的行为,以及审查司法案件[1]。 丞相司直
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时初置“司直”官,属丞相府,称“丞相司直”,比二千石。负责协助丞相检举不法,地位在司隶校尉之上。武帝时,以御史中丞督察司隶校尉,以司隶校尉督察丞相,以丞相督察司直,以司直督察诸州刺史,以刺史督察官秩在二千石以下的官员。《汉书》记载:“故事,司隶校尉位在司直下,初除,谒两府,其有所会,居中二千石前,与司直并迎丞相、御史。” 司徒司直
东汉时,裁撤丞相,光武帝效仿汉武帝,设置“司直”官,属司徒府,称“司徒司直”。负责协助司徒督录州郡上奏,并考察官员能力,看其是否称职。后于光武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裁撤[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