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儿花(拉丁学名:Enkianthus quinqueflorus),别名吊钟花、白鸡烂树、吊钟、山连召,是杜鹃花科吊钟花属植物。[2]其生长于海拔600-2400米的山坡灌丛中。其分布于中国、越南。[5]铃儿花因花型独特,在中国民间寓意吉祥,被称之为吉庆花,国外称之为中国新年花。[6] 铃儿花属灌木或小乔木,树皮灰黄色。叶常密集于枝顶,互生,革质,两面无毛,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叶柄圆柱形,灰黄色,无毛。花通常3-8(-13)朵组成伞房花序,苞片长圆状椭圆形、匙形或线状披针形,膜质;花梗绿色,无毛;花冠宽钟状,粉红色或红色,裂片钝,微反卷;雄蕊短于花冠,花丝扁平,白色,被柔毛,花药黄色;子房卵圆形,无毛,花柱无毛。蒴果椭圆形,淡黄色;果梗直立,粗壮,绿色,无毛。[5] 铃儿花在中国的广州花市享有盛誉,[5]是一种观赏花卉。[7]其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8]铃儿花味甘、淡,性平。具有清肺,凉血,化湿,解毒的功效。主治肺热咳嗽,咯血,鼻衄,崩漏,白带,痢疾、赤白浊,痈肿毒疮。[9]2013年,铃儿花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中被列为无危(LC)。[10]2018年,铃儿花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中被列为无危(LC)。[11] 名称由来
铃儿花的花因形如古钟而得名吊钟花,又因其似下垂的灯笼而被称为灯笼花。[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