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线工程”[1](Lifeline Engineering)指的是维持城市生存功能系统和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工程体系,涵盖供水、排水系统、电力、燃气及石油管线等能源供给系统、电话和广播电视等情报通信系统、大型医疗系统以及公路、铁路等交通系统等多个方面。其研究旨在实现生命线工程的抗灾设计与智能化控制。
工程介绍
“生命线工程”是指对社会生活、生产有重大影响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输油等工程系统[2][3]。在《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中有明确提及。而在《工程抗震术语标准》中,“生命线工程”被定义为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地震破坏可能导致城市局部或全部瘫痪、引发次生灾害的工程,如供水、供电、交通、电讯、煤气等。
工程开展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和钢产量均有显著提升。这一背景下,安全意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例如,住宅建筑的装修注重奢华,而主体结构的安全则相对忽视。1976年唐山地震后,抗震研究一度受到关注,但随后热度下降。汶川地震的破坏性超过了唐山地震,显示了抗震设计研究的必要性和持续性。按照《建筑抗震设计 规范》,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以上的地区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然而,汶川地震表明,现有抗震设防等级标准可能无法充分保障生命安全。因此,建议对医院、学校等生命线工程提高抗震等级,并推广“抗震性能设计”方法,增强结构抗震性能。此外,隔震减振技术也可用于建筑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