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身战机

具备低可探测特性的军用飞机
隐身战机(Stealth Aircraft),隐身飞机是军用飞机的一种,旨在利用雷达、红外线、可见光、声波和射频技术等难以被探测到。[1]
一战期间,德国“兰普勒-鸽子”式侦察机就是基于隐身思路设计的。[2]二战期间,雷达技术发展迅速,反雷达探测成为隐身技术发展的核心。战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开始了隐身技术研究。[2]1975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把隐身技术正式列入开发性预研计划。该计划所研制出的F-117“夜鹰”标志着现代真正的隐身武器系统诞生。[2]1980年美国空军正式对洛克希德和诺斯罗普两家公司发出招标建议,要求发展“先进战略穿透飞机”,其最终产物就是B2"幽灵”隐身轰炸机。[3]1997年,F-22战斗机首飞。2006年,设计用于空战和对地攻击的F-35联合攻击战斗机首飞。[4]俄罗斯苏-57(T-50)于2010年1月29日试飞,[5]之后交付俄罗斯空天军使用。[6][7][8]
隐身战机最大的特点在于低可探测性,在外形设计上减少飞机身上的“褶皱”,让飞机表面尽可能光滑没有缝隙。[9]并且在机体表面喷涂有吸波涂料,吸收撞到机身上的电磁波,让反射回去的电磁波减少,避免雷达的发现,从而实现雷达隐身。[9][10]机体设计上也会对特殊部位进行处理,比如雷达天线罩、飞行员座舱、发动机的进气道和尾喷口等位置。[9]
隐身战机在军事上被应用在侦察、监视和战斗等领域。一些著名的隐身战机包括F-117“夜鹰”、B-2“幽灵”轰炸机F-22“猛禽”和F-35“闪电”II等。[1] 1991年,在海湾战争中F-117总计出击达1271次,无一受损。[7]2018年2月,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身战斗机歼-20,开始列装空军作战部队,向全面形成作战能力迈出重要一步。[11]2022年3月,美军F-35隐形战斗机东海与中国歼-20隐形战斗机近距离“相遇”。[12]

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