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拉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自然保护区
弄拉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古零镇,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5],于2008年6月19日成立。[4]弄拉自然保护区总面积8481公顷,属于喀斯特岩溶石山地区,林区森林覆盖率达79.6%,是南宁市石灰岩石山植被生态环境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1][3]
弄拉现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2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1种——林麝;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21种——细痣疣螈(俗称水蛤蚧)、虎纹蛙(俗称田鸡或田蛤)、大壁虎(俗称蛤[jiè])、黑冠鹃隼等。共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种,有木兰科木莲属香木莲八角科八角属地枫皮等。[4]
弄拉保护区先后被评为自治区科普文明屯、国家级药材保护基地和自治区生态自治保护区。[2]

历史沿革

20世纪50年代,由于人们粗放式的利用,弄拉附近25个山头的树木被砍得精光。裸露的山石无法涵养水分,石漠化的危害日益严重。1998年和2008年,广西大部分地区遭遇洪涝灾害,很多石漠化严重地区山体滑坡、粮食绝收,2009年,大旱席卷着半个中国,中国西南地区大部分大石山区成为干旱重灾区,弄拉成为旱区罕见的“绿洲”。20世纪90年代,弄拉屯人还逐渐发展适应石山地区生长的果树、木材、药材的种植,形成了“以林为主、林果结合、套种药材、综合经营”的绿色经济新格局。[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