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览

三国时期桓范所著经传
《皇览》是三国魏文帝时期由桓范刘劭王象韦诞缪袭等人奉敕所撰撰集的经传,分门别类,共四十余部,约八百余万字。供皇帝阅读,故称为“皇览”。原书在隋唐后已失传。据《魏略》著录,《皇览》分40余部,每部有数十篇,共800万余字。清人孙冯翼辑出佚文一卷,仅存冢墓记等八十余条,不及四千字,收入《问经堂丛书》。宋代王应麟玉海》:类事之书,始于皇览,称《皇览》是中国类书的始祖。《皇览》以后,历代相继仿效,依据皇家藏书[zuǎn]修巨型类书。体例对后世的《四部要略》《艺文类聚》《永乐大典》等类书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很大。[1]

作品简介

《皇览》:是一部类书,由魏文帝曹丕组织儒生编撰而成,总负责人是桓范王象缪袭等。该书的宗旨是“撰集经传”,即收集图书文籍,这种“采掇遗忘”的工作其实早自曹操就已经开始了。
《皇览》的编撰原则是“随类相从”,即凡是同一类的内容都编在一起。作为一部大型的类书,它内容广泛,收罗丰富,包括了五经群书,共分四十多部,每部数十篇,共一千多篇,总共八百多万字,非常便于查阅相关资料。
《皇览》一书的编辑,有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文化遗产的保存,开了我国编纂大型类书的先河。后世的各种类书,大都沿袭《皇览》的体例格局,如《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