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韪[wěi](?-201年)是东汉末年的官员,出生于益州巴西。早年跟随刘焉入蜀,后奉其子刘璋为益州刺史。建安五年,赵韪联合荆、益二州人士起兵反叛,但被刘璋镇压。赵韪退入江州,但其部下庞乐、李异反攻,导致赵韪兵败身死[1][2][3]。 人物经历
东汉末年时赵韪在京城担任太仓令的职位,太仓是储存粮食的仓库,而太仓令主要负责管理粮食的水路运输,是大司农的直系下属。赵韪在京城任职时结识了刘焉、董扶等人,当时正值乱世,内乱不断,烽烟四起,于是董扶劝刘焉说“益州有天子之气”, 赵韪也弃官跟随刘焉来到益州[4]。 后兴平元年刘焉去世,赵韪和王商等人认为刘璋温厚仁慈,于是上书向朝廷推举刘璋继任益州刺史,朝廷的任命下来后,赵韪也被任命为征东中郎将。后来沈弥、甘宁等人在益州发动了叛乱,在叛乱失败后逃到荆州,于是赵韪又被派往镇守朐䏰,同时防备荆州。而这时《三国志》中记载赵韪官职是州中大使,不过《华阳国志》中认为赵韪官职为帐下司马[5]。 当时刘璋因为性格宽和,因此对手下的官兵缺少管束能力,也因此加重了东州人和本地益州人之间的矛盾,赵韪几次为刘璋提意见,但是刘璋都没有采取,因此二人之间产生了一些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