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游丛录

东游丛录
《东游丛录》[1]是由吴汝纶[2]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编纂的一部书籍。书中内容反映了作者在日本期间对教育问题的观察和思考,对于理解中国近代教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东游丛录》的思想对于当代高等教育领域的工作仍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尤其是在坚持教育理念、确定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等方面提供了深刻的见解。

编撰背景

中国的教育体系历史悠久,曾长期依赖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然而,在面对西方教育模式的冲击时,中国传统教育逐渐显现出局限性。这一背景下,中国开始关注明治维新日本的教育发展。清朝晚期,中日之间的教育交流日益频繁,其中不乏官方人士前往日本考察。吴汝纶作为桐城派学者,对西学和新式教育有所涉猎,因此被委任为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尽管最初拒绝接受职务,但他最终决定先赴日本考察后再做决定。在日本期间,吴汝纶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并将其整理成《东游丛录》,旨在为张百熙制定学制提供参考。

主要内容

《东游丛录》是一份长达十几万字的著作,它不仅展现了日本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也为了解中国现代教育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全书分为五部分,包括绪论、晚清教育困境及中日教育交流情况、吴汝纶日本考察经历及其成果、《东游丛录》对学制建立和教育发展的影响,以及结语部分对吴汝纶个人感受的阐述[3]